保安员心理问题探析与解决对策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保安体质改革的不断深入,保安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节奏的加快,使得保安企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而保安服务工作量大、接触性高、变化性强,以及保安工作多样性、突发性、危险性、持续性等特点,也使得保安员的思想观念日趋复杂化、多样化,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所有这些都与保安员的心理情绪密切相关。
心理健康的定义及衡量标准
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顺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这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心理疾病包括各种心理与行为异常的情形。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即能够维持自己的心理健康,主动减少问题行为和解决心理困扰。
从普遍意义上来说,衡量心理是否健康具有以下原则:一是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通常情况下正常的心理活动其心理和环境具有统一性,即心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与其所处的客观环境相一致。二是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正常情况下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相互协调相互影响,具有统一性。三是人格的稳定性,个体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随着生活经历的不同会行程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而人格的稳定性即是对个体长期以来行程的独特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面对急剧变革的社会现实和日益繁重的保安任务,保安员长期处于一种高负荷工作状态,一些保安员的心理高度紧张、压力较大,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其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备受紧张、焦虑心理的困扰
保安职业的特殊性,使得保安员长期处在不规律、超负荷的工作环境下,在应对着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客户时,不仅面临着精神上和体力上的巨大压力,同时也面对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极易产生紧张、焦虑、不安的情绪。
第二、良性情绪失控、经常激动、情绪暴躁
保安员在执勤过程中,长期与形形色色的客户、良莠不齐的来访人员打交道,与各种违法行为作斗争,有时会受到不实投诉和不法侵害,这使得一些保安员性格压抑,容易出现情绪失控。
第三、备受紧张、焦虑心理的困扰
受企业和客户期待值的提升,同行业竞争加剧和客户需求变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保安员思想包袱沉重。一是服务对象复杂,有些工作保安员难以灵活驾驭,想追求完美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做不好又怕上级批评。二是很多保安员都是家中的经济支柱,养家糊口、子女教育全靠这点微薄收入。三是保安企业不是执法机构,保安员没有法律赋予的侦查权,一般没有使用武器器械的权利,所以保安员在勤务中要制服违法犯罪行为时,面对暴力犯罪行为时容易产生恐惧心理。
第四、自我封闭,情感受困
很多保安员从农村来到城市,而且大多数来自经济欠发达的农村,所受教育水平不高,家庭经济状况普遍不好,面对城市五彩生活的冲击,会因为差距而产生自卑心理。保安员如果不能处理好在工作环境、服务环境内的人际关系,身边没有朋友来分享快乐和苦闷,长此以往便会渐渐失去对他人的信任,出现封闭自我、性格内向、内心空虚、萎靡不振、不合群等现象。
第五、缺乏阳光正能量,滋生逆反、消极心理
部分保安岗位枯燥、单调,工作或生活环境不和谐等,也会使保安员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产生消极、逆反心理。